成都社区网红面包店员工特别 还有志愿者提供免费服务
时间:2019-06-28 11:15:36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浏览量:20

  近日,一家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康庄社区的“面包慢点点”烘培坊生意异常火爆,开店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每天来此买面包、喝咖啡的居民络绎不绝、常常排起长队,面包糕点每天都是早早售罄。这家店到底有什么吸引力?6月26日,记者来到了这家新晋“网红”店,探寻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面包店很受居民欢迎。

  社区与企业联动

  共建社区面包店

  未见其影先闻其香,记者刚走进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康庄社区,一股新鲜出炉的烤面包的甜香就迎面扑来。随味探寻,一家面包店出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角。店面除了“面包慢点点”的logo,下面还写着一句话:“让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美味的面包”。

  透明的玻璃橱窗带给人明亮宽敞的舒适感,暖暖的灯光以及素雅的色调,整体风格简约舒适。店内摆放着各式面包糕点,让人垂涎欲滴。

  “开这家面包店有巧合、也有必然。”康庄社区党委书记周成军表示,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新叶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了解到助残项目的运作模式后,他有了将社会企业引入社区的想法。社区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并收集居民建议,决定开设一家社区面包店,一方面让居民享受优质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促进社会企业与社区合作共赢。

  2018年11月,康庄社区腾出一间调解室,装修打造成一间烘焙工作室,进入试运营。“刚开始,售卖效果并不是很好,知道这家店的人不多,没有达到最初想要的效果。”周成军回忆,当时面包店就是一个简单的销售和生产空间,面包品种也很单一。面对这一情况,社区两委与企业再次深入讨论,将原先的定位改为集面包、蛋糕、现磨咖啡饮品为一体的烘焙面包店,包含产品制作的操作间、产品展示的展厅,还要给居民提供一个休息的区域。

  经过商议,店铺选择修建在面对广场的党群服务中心一侧,来散步的居民都看得到。同时,社区还在面包房外搭建了一个木制凉台,居民可以喝喝咖啡,乘凉聊天。凉台四周精心打造了一个月季花园,让在此的休憩的居民感受到夏日的花香。

  为了帮面包店打开局面,社区做了不少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趁居民乘凉散步去发传单、打广告。面包房的运营方式也做了调整,产品价格均低于市场价,让居民真正感受到物美价廉。

  终于,经历半年多的试运营和筹备,6月22日,“面包慢点点”社区面包店正式开业……

 

  茉莉(右)在学习咖啡制作。

  特殊员工真暖心

  慢下来享受生活

  “你好,我要一杯拿铁。”中午吃完午饭,社区居民吴明秀来到社区面包店点了一杯咖啡,与朋友在店外凉台上聊天。她说,过去周边没有喝咖啡的地方,每到周末,她都一早去天府广场附近的书店,点一杯咖啡享受阅读时光。“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喝咖啡,还可以在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室阅读各类书籍。”吴明秀说。

  “之所以叫‘面包慢点点’,有两层意思在里面。”周成军介绍,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容易错失一些珍贵的东

  西。“慢点点”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居民能够在此坐一坐、休息一下,放松紧绷的神经,用心感受慢生活的惬意。其次,这家店的员工具有特殊性,都是有一定障碍的残疾人。也许有时候他们收钱比较慢,反应不那么迅速,一个“慢”字就是希望顾客能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当天,店里的顾客相对多,收银台前排起了队。身高不到1.5米的茉莉正在柜台前,为顾客打包、结算。茉莉智力残疾2级,她的年龄是37岁,但她的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从培训、试用到能独当一面,她用了差不多4年的时间。

  和茉莉一样存在智力障碍的店员,还有18岁的诚诚、19岁的翔翔和24岁的航航,他们的工作是给专业的烘焙师傅打下手。诚诚是开业后来到这家店的,看他认真工作的模样丝毫看不出他患有较严重的自闭症。不过,他十分喜爱烘焙和糕点制作,在店里安静地跟着师傅一步步制作着糕点。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母亲杨晓丽(化名)放弃了工作陪同儿子来店里上班,并教授其他员工制作咖啡饮品。

  “这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帮助。”周成军说,把社会企业助残项目引进社区,给予助残项目更多的支持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面包慢慢点”面包糕点种类丰富。

  征集志愿者服务

  探索运营新模式

  “除了身患残疾的员工在店里工作,我们还在社区动员征集了一批志愿者,他们在面包店免费为顾客服务。”周成军表示,现在共有25位志愿者,分成3班,从早上8点半工作到晚上9点,并建有志愿者服务群。临时有需要,志愿者都是随叫随到。智力障碍的员工在沟通上存在一定难度,志愿者会承担与客人沟通、帮顾客选糕点等工作。

  据了解,现阶段志愿者主要集中在40多岁的中年人,个别上班的居民会在下班后做临时志愿者。暑假即将临近,社区还会邀请放暑假的中小学生来此当小志愿者。同时,社区也十分注重对志愿者能力的培养。23岁的王明月是最小的一名志愿者,她的性格一直很内向,长期待在家中很少与外界接触,但是做事十分灵巧。于是,社区让她尝试做导购员和收银员的工作,让她多与人交流,打开心扉。

  “下一步,我们会加强与周边资源的整合和合作,将一些与面包店相关的公益活动推出去,比如将产品服务深入到各个小区、做一些特价销售等等。”周成军说,后期社会企业项目如果运作良好,有了一定的盈利后,还可以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生日福利、组织社区儿童课外培训等。“让我们的社区居民与辖区企业,感受到我们的服务、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关心。”周成军对面包店的运营充满期待。(图文来源:华西社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