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培育|好家风·好家教,社区川菜小馆,温暖异乡人心
时间:2025-07-01 14:34:09
  浏览量:24

  为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弘扬新时代良好家风,践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理念,金牛区组织开展了“睦邻亲·金牛情”——“夏味拾忆”社区邻里活动,广泛征集“舌尖上的家风”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专栏第4期——《社区川菜小馆,温暖异乡人心》,看一锅一铲如何翻炒出人情温度,一菜一饭又怎样炖煮出市井长情。


  社区川菜小馆,温暖异乡人心我爱上班去年夏天的蝉鸣消退后,我便从位于郫都区的大学校园来到了金牛区的社区参加工作。工作之余,我总爱去社区旁边那家川菜馆子,与朋友同事点上三四道菜,边吃边聊生活工作日常。有时自己一个人,点一盘肝腰合炒或是麻婆豆腐,配着米饭,囫囵下肚,吃得额头冒汗。这家川菜馆店面不大,六张桌子,墙上贴着泛黄的菜单,红油浸透的纸上写着“水煮肉片”“麻婆豆腐”“肝腰合炒”“火爆三脆”等几道经典川菜。老板自己当厨师,五十来岁,几分发白的短发贴着头皮,系一条深色的围裙,站在灶台前闪转腾挪,挥斥方遒。我头一回去,点了一份回锅肉。肉片切得厚薄均匀,肥的部分煸得微微卷曲,像小船似的窝着油。豆瓣酱炒得红亮,蒜苗青白分明,一口下去,先是咸鲜,再是油脂香,最后辣味才慢慢爬上来。老板看我吃得慢,端来一碗萝卜汤:“北方人吧?这辣度给你减了三分。”后来我常去。有时候下班晚了,馆子里只剩我一个客人,老板就坐在对面剥蒜,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说话。“成都的冬天湿冷,比不得你们北方有暖气。”他用川普说着,“但吃口热乎的,身上就暖了。”他做了很多年的川菜,炒菜时动作利落,猪肝下锅,“唰”的一声,火苗窜上来,十秒钟就出锅,嫩得恰到好处。有时周末在家,我学着老板做菜的样子试过几次,不是老了就是腥气重。这时就会想到老板给我讲的:“火候这东西,急不得。”有一回,我感冒了,嘴里没味,进门就咳嗽。他没说话,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碗姜汁热窝鸡。鸡肉滑嫩,姜汁浓稠微甜,辣味不重,但喝阿下去,喉咙里像点了一盏小火炉,慢慢暖到胃里。“我们四川人,病了就吃这个。”他说,“这比药管用。”春节期间单位要值班,我值班的时间不早不晚,正好在正中间的初三,早早便已宣告没办法回河南老家过年。腊月里,我时常会想,北方这时候该下雪了,家里是不是炖了羊肉,买了肉丸。家人打电话给我,爸妈总会问我最近吃的好不好,明天打算吃什么,在外面工作要好好吃饭,天冷了吃点暖和的......每当此时,我都会想起那家川菜馆子,想哪天爸妈过来看我,带他们过去尝一尝,告诉他们我在异乡吃得很好。身处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这里,我并没有作为“异客”的飘零之感,因为烟火里有情,社区中有爱。在成都从事社区工作,品川菜人间烟火,或有辛苦,但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