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企业有歉意 更要有诚意

发表时间:2021-03-22 15:05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金牛区评论员 金平

  “谁在偷我的‘脸’?”“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揭露了九类侵权违规行为,既有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新病”,也有违规添加瘦肉精、“瘦身”钢筋等“旧疾”。此外,搜索引擎投放虚假广告、名表“小病大修”无理加价、汽车变速箱因故障失去动力却用保密协议躲避媒体等行为也被一一曝光。(3月16日《北京日报》)

  在3·15晚会上,多家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点名,这其中不乏一些全国知名企业。于是,这些企业纷纷出来道歉,有些甚至是连夜表态,。但是细心的消费者发现,这一波“道歉潮”似曾相识,因为道歉年年有,整改年年不到位。

  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出来道歉,至少态度是好的,可仅有好态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道歉能解决实际问题,那还要实心干事的人做什么,要法律做什么?道歉只是一种暂时消除影响、安抚心理的手段,最终还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整改上。如果只是“自罚三杯”了事,,道歉就变成了另一种欺骗。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公关做得好,永远不如产品质量做得硬更有用处;歉意再及时、花样再翻新,永远不如诚意的服务更让消费者满意。我们的企业要在竞争中立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把好产品质量关,尤其是知名企业更要爱惜羽毛,不能有店大欺客的思维和做派。诚信经营,善待顾客,童叟无欺,企业方能行稳致远。

  企业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擦亮诚信招牌。如果不是3·15晚会曝光,如果不是有外界的监督,恐怕这些企业不会如此迅速跟进道歉并开展整顿工作。仅靠外界监督,企业的信誉积累不起来,甚至还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少些套路,多走正路;少些算计,多些诚意,用诚信换取消费者的信任,用高质量的产品说话,比什么高级巧妙的公关辞令更有诚意。

  有态度,也要有行动。花言巧语或许可以糊弄一时,但不能永远把消费者当成“冤大头”。若年年如是,势必会透支信任,最终反噬自己的商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失信企业应该立行立改,并引以为戒,把失去的信任补回来,把冷掉的人心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