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扶贫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

发表时间:2016-08-30 15:18 来源:金牛区评论员 责任编辑:汪祯茂

  8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我国发展到当下阶段,平衡社会发展、缩小局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已成为当下的重要方向和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要“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见党和国家对扶贫大业的决心和信心。而理性扶贫必然是全方位的扶贫,是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扶贫。这就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生态环境是大部分贫困地区的第一资源。贫困地区大多处在高原、山区,交通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很大程度的保护了生态的完整性。那些良好的生态环境,大都独特,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次,那些独特的生态环境往往滋养着独特的生物资源,也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整个独特大环境下必然有独特的文化,也能为当地人民带去经济效益。扶贫工作最好的方式和理念是就地取材,在当地的土地上创造价值。所以保护生态就非常重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经济源头的保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牢固基础。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能提升当地的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经济是扶贫工作最明显的根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搞扶贫,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把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固然重要,但人民群众要过上好日子,要真正的感觉到幸福只有经济还不够,还需要一个美丽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在享受经历带来的好处之时,还能舒适地生活、安全地生活、干净地生活,享受进步的文化。如果一味的抓经济而不搞生态文明建设,甚至破坏环境,最终的日子就只能是钱包鼓起来了生活质量却降低了,有钱却没有质量没有品位。这显然是和扶贫的初衷相违背的,没有让贫困地区得到健全的健康的发展。故而扶贫工作不能一切向钱看,还要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效益。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贫困地区人民只有一个家园。对生态文明的破坏往往是不可弥补的,即使可以挽回也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无数的教训告诉我们,破坏后又重建得不偿失。扶贫工作必须重视生态效益,保护好美丽的大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是对地球母亲的感恩和敬畏,是为我们建设越来越美丽的家园,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美丽的生存空间。我们都只有一个家,保护好这个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无疑,人类的发展必将是越来越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将是越来越文明的进步,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伟大征程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永恒的理性原则,不能忘更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