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富“人情味”粽子街 又飘粽香

发表时间:2017-05-23 10:43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沈娟
  端午佳节到,粽子又飘香。 5月16日,驷马桥街道马鞍东路“粽子一条街”火爆开张,吸引无数市民前往选购。
  提起这条老成都人熟知的“粽子一条街”,近几年被诟病最多的便是一到端午节,车辆拥堵不堪,行人举步维艰,尤其是大量涌入的商家良莠不齐,无法保证商品质量。今年,结合背街小巷整治工作,驷马桥街道将粽子街作为重点对象,出重拳整治,打造出辖区最富“人情味”粽子街。

  当天,街道“粽子一条街”秩序管控工作组同步成立,街道联合区城管执法大队、交警二分局、驷马桥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所、马鞍东路社区等将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共同对粽子街进行综合秩序管控,确保辖区居民过上祥和愉悦的端午佳节。

  划区域定时间 铺设灵活展销台

  提起粽子街,一般主要集中在马鞍东路、马鞍西路。从今年开始,以后的粽子街可就只有马鞍东路一条街了。

  今年,街道将马鞍东路长达600米、盲道以内的区域划定为粽子街展销范围,从5月16日到5月30日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集中规范展销。

  “为了保留传统家庭手工制作工艺,今年划定区域展销,不仅能满足老成都人共享传统节日氛围,也规范了城市管理,方便了市民。”街道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现场可以看到,展销台前,传统家庭手工制作者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正在忙着接线,搭架子,一派繁忙。

  “前期,我们向马鞍西路的传统家庭手工制作者发放了告知书,进行了备案登记,审核后再从中筛选,力争集中到马鞍东路进行展销。”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成功筛选出了26家。“这条街上都是临时设置,灵活经营,主要还是营造节日氛围,保留传统习俗。”

  出重拳规范经营  打造精品粽子街

  最近逛到粽子街的市民会惊喜地发现,这里道路通畅了,食品经营规范了,选购粽子也更加安全有序了,这正是街道苦下工夫整治的结果。

  5月初,街道制作了宣传条幅,给传统家庭手工制作者发放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要点告知书》、《临时食品经营者告知书》,要求其在摊位明显位置悬挂《四川省食品摊贩登记卡》和健康证明,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规范经营承诺书”,并对粽子街上所有传统家庭手工制作者全部进行登记造册,查验人员健康证。

  一旁,驷马桥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所所长陈志正忙着临时食品经营者登记工作,包括经营地址、范围、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以及是否持有健康证、食品原料采购来源等等。

  “我们还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设置了联合办公点。”陈志指着一旁的桌子说,一方面,监督传统家庭手工制作者,一方面,市民有任何质量问题以及相关咨询都可以找我们,“我们将不定期对传统家庭手工制作者生产过程进行抽检”。

  在当天成立的“粽子一条街”秩序管控工作组被细分为市容秩序组、应急处置组等10个工作小组,联动管理。“街道也成立了20人的巡逻队伍,黑白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巡逻。”街道执法中队副队长张黎说,街道还会联合市交管部门进行交通维护,在高峰时段进行交通管制。

  联动管理,社区也是一大助力。马鞍东路社区党委书记何凤琴说,社区组织了以居民骨干为主的志愿巡逻队伍,“每天都会定时进行巡逻,对沿线传统家庭手工制作者进行食品安全法普及、用电用水安全监督、逾界劝导等,保障有序经营”。

  延续传统文化 打造最富“人情味”粽子街





  沿着马鞍东路粽子街一路走过去,目之所及,张婆婆、陈婆婆、马婆婆、梅婆婆等都是当地知名的“金字招牌”。


  作为粽子街最早发源地,马鞍东路13号院在经过老旧院落提档升级改造后,也将院落名称改为了“粽香苑”,不仅院落面貌焕然一新,陈婆婆更是成为了院子的活招牌。

  今年70岁的陈婆婆看起来精神非常不错,老人退休后就卖起了粽子,一做就是20年。“基本都是回头客,生意还是不错。”陈婆婆说,自己端午前后会招呼邻居帮帮忙,为保证粽子的口感和质量,调料和原料选择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眼下大家正备调料,煮粽子,晾晒菖蒲叶,整个13号大院粽子飘香,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样的手工作坊,马婆婆家已延续了三代人。如今92岁高龄的马婆婆不再亲自打理生意,都交给子女在负责,“那个是我女婿,每年都来帮忙。”马婆婆指了指一旁正在负责收银的大爷说,还有两个儿子,他们都退休了,端午节前就过来帮我,“有他们在,我放心”。

  “目前在马鞍东路汇聚了80多家食品经营户,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像这些大多是老成都人熟知的老字号。”街道执法中队副队长张黎介绍,“只保留这片区域,也是考虑到马鞍东路集中了最早一批老字号,有利于粽子街文化的传承,保留原有味道,打造出最富‘人情味’的粽子街”。(潘欢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