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坚守

发表时间:2017-05-23 10:36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沈娟




  张学林,男,汉族,成都市人,1963年出生,1981年10月入伍,历任空11军通讯连战士、空第五飞行学院3训练团任连长,1998年8月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担任西安路派出所枣子巷社区民警,先后17次受到市、区公安部门的嘉奖表彰,2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个人三等功1次,因“一标三实”工作突出受公安部通报表扬。

  脱下戎装转业至今,他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9年。在19年的社区民警生涯中,张学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

  受访群众

  乔祖培,现年87岁,家住西安南路78号院3栋1单元3楼。

  乔老爷子是1989年退休的藏区干部,有一子一孙,三代同堂,日子本来很滋润。2007年,在拉萨工作的儿子突染重疾,孙儿在藏区无人照顾,回蓉就学,户口又是难题,突来的困境让老爷子急得一时间没了主意。张学林得知此事后主动登门拜访,询问了具体情况,一方面从政策角度为老人家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区公安分局户政部门,争取“特事特办”。

  “当时是张警官亲自到家里接我,开着警车带我去区公安分局办证大厅,让我非常感动!”时隔10年,乔老爷子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动情不已,“现在我孙儿已经读大学,读的西南交大!”老人家言语里有几分自豪,“这都多亏了张警官”!

  87岁的乔祖培说:“虽然儿子已经离开我9年,老伴也走了,儿媳妇为照顾我们老小辞了工作,全家靠我一个人的退休工资过活,但张警官一直都很关心我,时常打电话问我身体状况、有什么困难,逢年过节也都不忘问候,我身体好得很,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最后这句明显是向张学林报平安的。

  受访群众

  曾智远,下肢重度残疾,家住十二桥路19号1单元1楼附1号,与母亲廖先芬靠摆烟摊为生。

  曾智远患病多年,凡是有坎有街沿的地方对他而言就像是大山,张学林为他的就业没少操心,可都因为他行动不便根本干不下来,张学林便主动与街道联系,帮助他办理了“低保”。

  “张警官兢兢业业,特别关心我们残疾人、低保户!”向曾智远问起张学林,他几乎直愣愣地就来了这么一句,看得出来他应该是不善言语的,但表达的情感却很真实。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开始后,曾智远主动向张学林请缨担任了“信息员”。

  “要给张警官照相哇?来来来,给我们照一个!”曾智远母亲廖先芬从小区里走了出来,看见记者手中拿着相机,走过来一把抓住张学林,要和他照相,“张警官特别关心我们,我们都很感谢他,小区的治安也搞得特别好!”记者都还没问,曾妈妈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返回派出所的路上,张学林感慨地说:“这两母子真不容易,就靠临时烟摊过活,从1994年到现在……”他不知道,趁他上厕所的当儿,曾妈妈已经把他逢年过节主动上门慰问曾智远的事情说了不下三遍,把他积极协调小区拆迁的事说了不下五遍。

  受访群众

  周乐平,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

  “让我来说说张警官,还真不好说,因为太熟了,从2001年我到办公室至今,都合作十来年了,一周不来我这三四次,怕是就有问题了!”“总的来说就是勤勤恳恳,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兢兢业业地做了好多事情,从过去叫‘片警’,现在叫‘社区民警’,真正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情的人!”

  “我们学校的特色是中餐烹饪,15到18岁的学生每人要用10多把刀,学校刀具管理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你说刀上出点事儿怎么得了?”说起学校的事儿,周乐平滔滔不绝,“这方面张警官没少给我们指导,从预案到管理他都全程参与,同时还经常与师生谈心交流,及时排解他们心中的郁结与不快,看过前几年金牛电视台的采访吧,我们学校的学生有什么困难和心理困惑,都找他去聊天!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学校的刀具管理作为争创‘全国平安社区’的重头竞评亮点参加了评选!”

  周乐平还告诉记者,他们学校还在张警官的建议下,每年都隆重举行授刀仪式,用这种神圣而庄重的宣誓仪式让学生崇刀爱刀,绝不将手中的烹饪工具用作打架斗殴的器材,效果非常好。

  同张学林一起走在校园里,不少教师都主动与打招呼:“张警官好!”“张警官吃了没?”毕竟19年了,全校200多个教师都认识他。

  社区警务工作重在“实”字

  回想起19年的社区警务工作,张学林有些感慨:“社区工作不像打仗,杀了多少敌人、炸了多少碉堡,都可以看得见,很多细枝末节、细碎繁琐的事情,说起来不算什么,却总要人去做……” 在枣子巷社区责任段,老旧院落、大型医院和学校都有,涉及面广,责任也大,“虽然不参与办案,但这些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群众的防范意识不够,社区防范工作就是社区民警的正份儿之一”。

  张学林每天奔走于大街小巷、院落学校、医院单位,开坝坝会、张贴悬挂标语、散发资料、联系卡……不厌其烦地开展防范宣传。慢慢地,辖区老人接到陌生电话说钱财,知道第一时间到派出所咨询;居民发现小区围栏有了隐患、物管门卫管理不严等也都及时告知他。张学林对待安全隐患整改问题的态度是:不达要求绝不打让手。在他的督促和指导下,各小区门卫全面建立并实行凭证出入制度,院落各个出入口都安装了监控探头和防盗刺。在他的努力下,枣子巷社区历年发案数据均居全所辖区最低。

  做好分内的事就是立足本职

  自“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开展以来,张学林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方式,严格落实“五查五见面”制度,坚持每周对重点人员租住地小区门卫、周边商家进行走访摸排,随时掌握实时动态、人员变化,并依托治安积极分子建立情报信息收集站,运用奖励机制发动群众及时收集、反馈情报信息。去年3月16日,他采录的“一标三实”基础信息线索,协助新疆英吉沙县公安局挡获4名涉恐嫌疑人,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

  “‘一标三实’工作是好事,但工作量也很大,离不开群众基础。”张学林依旧保持着军人的韧性。今年以来,为适应“一标三实”工作的新要求,他一方面发动社区网格员加快采录效率,另一方面从群众动员入手,采用“微社区”的管理模式保证数据及时更新。医院附近的临租客多,他就与房东建立电话和微信联系,时时询问租客变动情况;学校附近学生合租的情况多,他就从合租的同学中挑选一个负责人建立电话和微信联系,关心了解同学们生活学习状况的同时,第一时间掌握合租学生群体的人员变化。为谨慎起见,在收到反馈信息时,他依旧会第一时间登门走访核实。截至目前,他已经与30余位辖区房东、4位学生代表(近100名学生群体)建立了电话和微信联系。用他的话说,这种方式既拉紧了与辖区群众的关系,也让自己的工作无形中轻松了许多。言语虽平淡,却让记者深深感受到他对工作的尽心与尽责。

  (廖伦懿 张先廷 文/图)

  采访后记

  19年的坚守,从户籍到片警,再到社区民警,变了称谓,不变的是那份责任;从“张连长”到“张警官”,再到“老张”,年龄在增长,容貌在变化,但是对待群众热忱的心却永不改变。张学林视社区为家,不管是社区干部还是居民群众,都和他亲如一家。群众就是他的亲人,有困难时他会竭力帮扶,话家常时他会耐心倾听,他为一方平安践行着自己无私奉献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