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们的戏曲梦

发表时间:2017-01-20 11:01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沈娟


  近年来,西一路小学以“川剧表演融入校园艺术教育”为切入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并通过推陈出新,创作出了许多诸如川剧舞蹈、川剧课本剧、川剧表演唱、川剧微电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们徜徉在艺术殿堂。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川剧艺术特色学校、“川剧中小学传习普及基地”。

  上月27日,西一路小学师生代表参加了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的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授牌仪式,西一路小学获“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称号。

  量身打造“娃娃川剧”

  在上月举行的授牌仪式上,西一路小学川剧社团的学生表演了一段川剧经典折子戏高腔片段《人间好》,四川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幽默的剧情紧紧抓住现场观众,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充分展示出学校非遗川剧艺术教育成果。

  2012年10月,学校正式成为少儿川剧培训基地,和川剧院合作开展“川剧专家进校园”,为老师和同学开展培训。并同步开展了川剧社团。学校大队辅导员傅玉介绍,川剧的唱腔很难,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并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登台表演。结合小学生善模仿爱表演的特点,学校从川剧表演唱为起点,为孩子们量身定做了川剧形式,开启川剧普及之路。“不同于枯燥的唱腔训练,川剧表演通过表情和肢体表现出来,不仅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快乐学川剧。”目前学校开设有川剧表演社团、川剧合唱社团、川剧乐器社团等,以丰富的活动带动川剧文化融入校园的发展。

  “此次获奖是对我校长期开展川剧艺术教育特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校戏剧文化的肯定。”校长任勇介绍,2011年,学校抓住成都市正全面推广非遗文化的契机,寻找到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川剧,以川剧为特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此次的授牌活动将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更广泛、有效地开展下去”。

  创新结下累累硕果

  川剧艺术在学校社团、课堂中蓬勃发展起来。这与学校不断推陈出新密不可分。

  “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创作了川剧表演唱、舞蹈、音乐剧等许多颇具表演性的形式。”校长任勇介绍,学校的川剧舞蹈《川剧宝贝走来了》,在少儿舞蹈中加入了耍枪、玲子等川剧元素,成功拿下2014年成都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2015年,学校川剧合唱社团代表金牛区参加成都市第11届中小学合唱专场比赛,凭借一首具有浓郁川剧色彩的原创曲《明亮亮》获得市级二等奖。

  “我们是成都市第一批川剧艺术特色学校。川剧表演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任勇说,川剧合唱《明亮亮》当年获联合国非遗活动展邀请参加表演,川剧表演唱《川娃唱锣鼓》在2016年获国际教育大会邀请表演。“这两个曲目都是我们和川剧院老师一起创作完成的,都获得了一等奖。”在成都市川剧院陈巧茹等名家、四川省川剧院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一改传统川剧曲目,先后创作了精品节目川剧舞蹈《川剧宝贝走来了》、川剧课本剧《川剧小明星》《和甘爷爷去游河》、川剧表演唱《川娃唱锣鼓》《明亮亮》、川剧微电影《川剧小明星》……一系列的精品节目在金牛区中小学艺术节、成都市中小学艺术节、成都市川剧展演、四川省川剧展演等活动上均获得一等奖的佳绩。

  “我们还在2014年研究了川剧课题《川剧表演融入课堂》,并顺利结题。”傅玉说,学校还先后发表了10余篇论文和川剧教案,其中《用高雅艺术滋养心灵,用传统艺术润泽校园》、《川剧表演融入课堂教学》均获得2014年成都市“川剧、四川曲艺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研究”论文成果评选一等奖,原创音乐作品《川娃唱锣鼓》选入四川省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川腔蜀韵》教材中。

  快乐感受川剧魅力

  此外,学校还创造出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川剧活动,把川剧融合进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点滴中。“美术课上,我们会画脸谱、做川剧服饰等,让孩子们领略川剧的魅力。”2015年6月,学生们围绕川剧主题进行的绘画创作还多次荣获市、区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傅玉说,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播放“川剧小课堂”,向全校师生普及声腔、名家欣赏等,还把川剧表演编排进学生大课间操中,开展课堂川剧教学,聘请市川剧院专家开展川剧社团活动,发现培养学习川剧的好苗子,做到以点带面的普及性带动。“当时发现一名颇有天赋的学生,曾参加过中央少儿曲艺录制,我们为他制作了《川剧小明星》的微电影”。

  今年12岁的赵欣怡是一名藏族女孩,从入学一年级便开始接触川剧。6年时间,她成了川剧爱好者,多次在比赛中抱回大奖。“爸妈都特别支持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这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了。”即将毕业的她表示自己会继续学习川剧,将川剧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