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医疗援藏 为高原群众健康添保障

发表时间:2017-11-17 11:54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沈娟



  今年9月,由市卫计局、区卫计局、石渠县卫计局以及援藏医疗队联合组建的卫生组联合石渠县相关医院及成都市卫计委选派的对口医疗专家,共同组成下乡医疗队,先后走进虾扎乡、宜牛乡、色须镇等地,开展“金牛专家为民生,下乡巡诊献爱心”巡诊行动,和当地乡卫生院一起为藏民进行妇科疾病筛查、包虫病筛查和慢性疾病、常见疾病防治宣传及诊疗,同时提供免费送药、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等服务,让金石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


  石渠县包虫病感染率极高,同时也是结核病等传染疾病高发县。全县仅有一家二级乙等医院(县人民医院),其余医疗机构25家,卫生技术人员300余人,其中具有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29人,卫生技术和水平严重滞后。

  援藏以来,来自区属各医疗单位的一批批医疗队伍走进高原,活跃在石渠县各个角落。他们带着疾病预防、检验、心血管、药剂、中医康复等多个专业的技术才能,通过对口支援、巡回医疗、下派专家、培训队伍等,为石渠县医疗卫生系统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设备援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手把手 医疗技术传帮带

  2016年9月9日,当人们盘算着国庆长假去哪儿玩时,来自区属各医疗单位的5名医生正赶往甘孜州石渠县,他们组成了我区第四批对口援藏的医疗队伍。

  在这片高寒缺氧的土地上,这批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心血管内科、检验、危急重症、药剂等多个专业的技术骨干走家串户,不仅为各族群众解除疑难杂症,还帮助当地医院填补一项项医疗技术空白,并通过讲座、带徒、培训等形式,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医技人才。

  石渠县人民医院是医疗队的重点帮扶医院。作为技术输出的重要一环,医疗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业务开展方面下足了功夫。医疗队加强对医院医务、ICU、手术室、传染病区等业务科室的指导,为医院制定了“专属管理手册”,开展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完善了药剂、急诊、检验等相关科室制度及各项流程。

  除了“输血”,医疗队员们还先后开展了《常用急救知识》、《急诊抢救原则》等专题讲座多达20多次,培训当地医生200余人次,先后在石渠县人民医院、洛须镇中心卫生院新建急诊医学科,开设心血管门诊,开展心肌酶、降钙素原、脑钠肽等10多项新项目;通过带徒弟、教学查房等临床带教方式,手把手传技术,培养本地医护专业人员30余人,不断增强石渠卫生事业“造血”功能。

  今年,医疗队员还协助石渠县人民医院组建了120急救中心,让急救中心从只有一间房、一张床、一台呼吸机、一台心电监护仪,到多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并针对急救医务人员经常用到的心肺复苏、搬运骨折病人和危重病人气道管理等技能进行了专项培训。

  在今年8月底举行的“2017年甘孜州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中,石渠县代表队更是一改以往排名倒数第一的情况,首次荣获全州团体一等奖。这背后离不开多年来我区一批批援藏干部致力于石渠县医疗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努力。

  点对点 决战包虫无休止

  包虫病作为威胁全县十万余人的一大疾病,一直是每批援藏医疗队的主攻项目。为实现全县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总体目标,金牛区与石渠县联合成立推进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区卫计局派出多名传染病防治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和其他各专业技术人员,全力支援石渠县包虫病防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及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席话让我们深受鼓舞。”来自区第四批援藏工作医疗队的陈胜是包虫病防治排头兵。他说,看到那些罹患包虫病孩子的痛苦,自己才真正感受到藏区卫生条件的落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确实艰巨,但正因为艰巨,我们更要迎难而上,为藏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医疗队员从拣狗粪、测水质送化验,驻村打B超做筛查,到送医送药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国家包虫病治疗救助政策,走遍石渠23个乡镇,积极奔走在石渠包虫病防治第一线。期间,通过所见所闻,结合石渠县情实际,医疗队员们整理撰写了《石渠县包虫病现状及发病趋势》调研文集,为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至目前,我区援藏医生已完成对全县三批次9万余人的包虫病筛查,覆盖率达90%以上。

  几年来,医疗队员们和石渠县医务人员一道不懈努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教育,使农牧民对包虫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从45%提高到目前85%,包虫病发病率也由12.9%下降到目前10%以下,新增包虫病人数逐年下降。结合石渠包虫病“两抓四管六结合”模式,为石渠县实现“到2017年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的阶段目标和“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连心 倾情奉献铸大爱

  周建平是一名临床心血管内科医生,挂职石渠县洛须中心卫生院副院长,他把为病人服务的金牛精神带到了海拔4250米的生命禁区,在石渠留下了金牛医生的真情。

  石渠县的道路多以S形为主,在年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的道路上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不时落下的滚石,艰险重重。为解决老百姓缺医少药的问题,周建平走遍了中心卫生管辖乡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有时义诊的地方没有桌椅,就以车或石头为案,因陋就简地看起病来,一年的时间就开展义诊达540余人次。

  医者仁心,体现的是医生对患者的大爱。对于奋战在高原的金牛援藏干部来说,驻扎多年的藏区已是他们的另外一个家,这份大爱包含了更多对藏民如亲人般的感情。

  去年9月12日,来自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师刘维强在入藏后连续几天被高反折磨的情况下,正像往常一样在县医院观察室吸氧,突然听见隔壁病房门口有女人在大声喊叫:“得西巴的米舅呢扎日(孩子不行了)……”循声而望,只见一位脸色苍白的藏族小孩因痰阻气管而休克。虽然语言不通,但凭借多年的行医直觉,刘维强知道病人危急。二话不说,他站起来迅速拔掉吸氧管,快步赶去第3病房。

  原来13床7个月大的藏族患儿扎西花姆·西洛因痰阻气管而休克,导致嘴唇乌黑,全身皮肤发紫。“医生、医生……”护士急得慌了神,焦急地喊着,不知所措。从医多年的刘维强简单了解患儿病史和症状后,在征得当班医务人员同意后,果断实施抢救。持续30分钟后,患儿终于有了哭声,口唇、四肢和皮肤渐渐有了红润,转危为安。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口气,患儿母亲更是激动万分,一直手舞足蹈,用朴实藏语表达着感谢之情。

  走进高原,金牛援藏干部们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致力于当地医疗技术的提升,护佑藏民健康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心和藏民的心紧紧地连到了一起。在石渠这片高原上,他们以热情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高超的技术,书写着大爱,赢得了厚爱,也树立了金牛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