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 推动四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3-05-29 09:45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廖欢

  职教育工匠,双创筑梦想。5月27日至30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在德阳举行总决赛,来自全国百余所院校的1000余人参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类型定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强化统筹推进、结构调整、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国家战略对接,优化发展环境、职教体系、培养模式、协同发展、服务支撑,着力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发力 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过程各方面。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深入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主体责任,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整体部署、统筹实施。

  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政府出台《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四川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1—2025年)》。建立省、市、校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市(州)成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推动落实54项重点任务。

  强化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职学校“空小散弱”整治,深入落实省委区域协调发展重要部署,实现21个市(州)高职院校全覆盖。2022年新增战略新兴产业和民生急需领域等专业点514个,专业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断提高。构建纵向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并落实高职教育分类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获评国家在线精品课程48门,居全国第九位。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2所院校获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推进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优化协同发展。首创校企“双激励”机制,投入20亿元分批打造50个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实现成果转化90项,转化经费2.4亿元。汇聚产教融合优质资源,组建多主体、跨区域职业教育集团(联盟)95个,集团内校企联合开展科研项目4194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1.15亿元。部省协同推动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依托宜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政、行、校、企共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实验区,打造川南经济区产教融合城市群。

  强化国家战略对接,优化服务支撑。四川省和重庆市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探索实践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继续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加快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乡村人才队伍,6所学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提升内涵 打造职教优质资源和品牌

  2022年12月,由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科协、省工商联主办,德阳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德阳市教育局、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德阳市总工会、德阳市科协、德阳市工商联、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大赛共有157所院校的1800余名青年学子参加角逐,参赛院校较首届大赛增加45.4%、参赛项目增加65.3%。其间,还开展“双创人气之星”网络评选活动,举办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分享会,在线观看人数超过56.2万人次,全面展示了新时代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我省职业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推进高职“双高计划”、中职“三名工程”建设,以一批重点项目为引领,打造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高职学校深入开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活动,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对标国内先进、区域标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明显成效。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8个,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五;入选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6所,位居全国第二;入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1个,位居全国第二;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18个,位居全国第六。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84项,数量等次创历年新高;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26项(高职12项、中职14项),中职教师获奖数排名位居全国第六,高职教师获奖数排名位居全国第十。

  产教融合 做强现代职教铸造品牌工匠

  这两天,因为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总决赛在德阳举行,这个中国“重装之都”的另一张亮丽名片——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职业教育与德阳已携手发展70余载,二者以共建共享建立政产学研平台的形式,孜孜不倦地为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端技能人才,双方早已深度融合、相辅相成。

  如今的德阳,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地级市,是四川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全市现有职业院校29所、在校生18万余人,每年输送技能人才4万多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居全省领先地位。

  当东方汽轮机产品结构调整急需焊接方面的高端技能人才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跟进,通过“校中厂”模式引入欧洲焊工标准,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针对行业成本高、质量低等难题,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协同搭建了建筑现代化技术研发应用平台——装配式产教融合基地。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德阳职教纷纷探索挖掘产教融合“1+1>2”的力量。

  城市现代化发展需要职教提供人才保障,高质量就业需要职校生走上工程岗位,乡村振兴需要职教的智力支持,职业教育始终是德阳发展的坚实后盾。

  近年来,立足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德阳通过“校、企、政、协”四方联动、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已建立科研中心56个、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9个,拥有专利技术600余项。全市“百校联百企”产教融合发展联盟顺利签约,8所职业院校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所“双高计划”院校参与的重大项目成功立项,四川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等10个跨区域职教集团成功组建。

  聚焦乡村振兴一线人才匮乏等难点问题,德阳市的组织、统战、教育、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率先开展“党建引领·职教兴乡”工作,引导德阳职教赋能乡村振兴。德阳市中华职教社与高职院校共建的“中华职业教育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已建成绵竹年画传承研习、非遗传承与应用设计两个分中心,本土民俗文化在这里传承,优秀文创产品在这里诞生,更多地方特色性乡村振兴助力行动在这里实施。(沈职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