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县:“三区同建”绘出城乡发展新蓝图

发表时间:2023-04-17 09:03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廖欢

  “如今,留在村里,既能与家人一起生活,又能通过自己的手艺赚钱养家,比在外打工好!”4月14日,巴中市平昌县三十二梁景区农家乐老板孙良平笑着说,与十年前相比,家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仅通了公路,还建了景区,人气越来越旺,回乡工作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变化,源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三区同建”,即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三区同建”,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平昌县结合全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规划各村(社区)发展路径,积极招引企业留驻,以文明新风助力新型社区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助推平昌高质量发展的“三区同建”之路。

  兴产业

  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4月14日,位于平昌县得胜镇的久云牧业养殖场内,工作人员正在用粉碎机对饲草进行粉碎。“里面不仅有玉米粉、酒糟、粮草等常见饲草,还有向周围村民回收的玉米秸秆。”该养殖场负责人杨尚云介绍,目前养殖场有存栏肉牛3000余头,预计年收入能达500余万元。

  然而,肉牛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平昌县的肉牛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但长期以来存在肉牛出栏量少、发展规模小等问题,困扰着养殖业的发展。

  为突破困境,平昌县通过三方带动,推动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们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大户、养殖大户带动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带动散户养殖的方式,让肉牛产业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化,逐渐形成特色。”平昌县得胜镇党政办主任陈檩说道,平昌县农业农村局还研发出有机牛粪快速固化酵解处理专利技术,将肉牛的粪发酵成肥料,销往市场。“牛粪转化为有机肥,不仅能赚钱,养牛也不再受异味、蚊虫的困扰。”

  技术的更新和优质肉牛品种的引进繁育,让平昌肉牛产业成为全县特色产业名片。在得胜镇居民苟山泉的养殖场中,四十余头肉牛正等待出栏。“已经有来自云南、广东等地的订单在等待了。”苟山泉笑着说,“我还在养殖场附近种植了五十来亩牧草,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一年下来收入能达到30余万元。”

  产业的发展,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依托成熟的肉牛产业,平昌县在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修建了“中国海福特”核心育种基地,项目将引进和选育15万头优质能繁母牛,力争实现年产值30亿元。

  “对面那一片就是我们的粮油基地。”红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昶林指着远处的田野介绍,粮油基地种植了水稻和高粱,面积三百余亩,与肉牛产业相辅相成,形成“肉牛+粮油”的产业新业态。

  此外,平昌茶叶、青花椒等特色产业也有着长足的发展,面积均达到10万亩,培育出茶叶品牌“平昌青芽”、花椒品牌“平昌青花椒”,产品畅销省内外。据平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村产业发展布局,突出功能定位与业态开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连点带面、跨区成带、“一村一品”、“一镇(管委会)一业”的特色产业格局。

  促融合

  农旅融合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今天早上,我们接待了五批采茶的旅行团,景区为游客提供采茶的服装、工具,采完的茶叶再单独称重计费。”4月14日上午,在平昌县三十二梁景区内,三十余名游客换好采茶服装,背上小背篓,准备入场采茶。

  很难想象,眼前这片绿色环绕、游人如织的地方,过去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村民们外出卖农产品、购物,需要步行两三个小时,才能走到大路上。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15年,一条柏油马路穿过三十二梁镇龙尾社区,改变了该社区交通不便的局面。紧接着,依托“三区同建”中关于田园景区建设的意见,三十二梁景区启动建设,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推动全镇产业发展。

  据三十二梁镇党委宣传委员许志平介绍,三十二梁景区内规模化种植茶叶1300余亩,预计整体收入能突破千万元。“村民也纷纷在景区内寻找赚钱的机会。他们通过景区保洁、开超市餐馆、开农家乐民宿、摆摊等方式,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

  “我们是从达州过来的,每年都会来这边住上10余天,这里空气好,身心舒适愉悦。”在三十二梁景区内的一家农家乐,几位来自达州的游客正在包饺子准备午饭,这已是她们第四年来此度假。

  三十二梁景区只是平昌推进“三区同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平昌县精准定位,将文旅产业与区域内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延伸产业结构,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4月14日下午,在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该村重点打造区域内的民宿“一房难求”。酒店工作人员介绍,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房源紧张,情侣游、亲子游较为常见。

  近年来,平昌县依托重点产业建设,推动主体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打造,促进农业与生态、科普、文化、旅游等有机融合,扩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树新风

  新型社区建设绘出幸福生活新图景

  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平昌县加快构建新型社区,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高辖区内居民的文明素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居民生活。

  4月14日,在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道德超市”旁,村干部正在登记群众的“道德分”,方便日后用于“道德超市”里的生活用品兑换。据悉,平昌县在各村(社区)设置了“道德超市”,通过自治、德治、法治三方面进行积分登记,并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

  “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观念和生产生活习惯,让文明新风深入每一位村民心中。”双城村党支部书记周银平表示,村里还配套修建了图书馆、春风研习所、乡村记忆馆等场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周银平介绍,镇上还修建了污水处理站,解决生活污水排放的问题,让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村里的环境也变得更好。

  文明的新风也吹到了平昌县金宝街道。金宝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堋介绍,金宝街道以文化传承和文明养成为引领,完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探索“村(社区)+网格+微网格+院户长”网格化治理体系,推行“党支部+村民说事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其中,组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6个,建成村民文体活动中心2个、村史馆1处、村文化广播室和村民图书馆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3个、普法宣传教育基地1处。

  “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平昌通过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乡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道路进景区、进园区、进社区,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推进通信信号、广电网络全覆盖。”平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坚持城乡规划同步,推动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助推平昌“三区同建”再上新台阶。邱颉 张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