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减负 为幸福加码——四川省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

发表时间:2022-11-16 11:26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廖欢

    “讲排场,比阔气”的情况变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风气更旺了,安全、文明、绿色祭扫的风尚备受推崇,“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的倡议深入人心……群众直观感受到的这些变化,记录着四川省在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中自上而下“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努力。

  近年来,四川省聚焦移风易俗,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破除各种陈规陋习,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完善机制

  破除陈规陋习

  6月9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居什村成功阻止了一起高价彩礼事件。当天,新市坝镇党委书记阿衣什哈莫在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城关派出所警员,组织移风易俗劝导队工作人员、镇村两级纪检监察员与包村领导、干部,“警、干、村”三方联动,同时与女方所在乡镇的工作人员联系反映情况。最终,经过多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导,男女双方及其家人深刻认识到“彩礼不是衡量爱情的尺度,更不是体现面子大小的方式”的道理。该案例成功打响了新市坝镇抵制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的“第一枪”,同时也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实施后的一个典型案例。

  强化法律约束,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保障。今年5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共5章50条,对遏制“高额彩礼”等陋习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进全州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法律遵循。不久后,凉山州又相继出台了《凉山州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导则》《在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中开展高价彩礼问题治理深化移风易俗的工作方案》,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全力以赴整治高价彩礼、丧事大操大办、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陈规陋习。

  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四川省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四川省先后印发了《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工作方案》《四川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对移风易俗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推动全省乡风民风不断改善。

  在相关细则的指导下,全省各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倡导与规范、教育与治理、激励与处罚相结合,围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着力在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在统筹推进、协调推进上下功夫,着力在以城带乡、共建共享上下功夫,着力在社会影响、影响社会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群众减负,为幸福加码。

  与此同时,四川各地深化文明创建行动,切实发挥文明创建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加大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以创促建,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量水平。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强化示范带动。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城乡结对共建活动,鼓励文明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指导督促帮扶村开展高额彩礼等陋习治理工作。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广大家庭抵制高额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加强文明校园创建,策划开展移风易俗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弘扬时代新风的良好习俗。

  因地制宜

  挖掘地方特色

  “精神文明树‘风气’:禁恶习,促和谐;讲文明,树新风。”“破除封建拒‘邪气’:去旧俗,不迷信;新社会,信科学。”“男女平等好‘福气’:不重男,不轻女;生男女,都满意。”这几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短句出自九寨沟县永乐镇大岭村村规民约。15条居民公约充分尊重当地习俗,充分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涵盖了家庭美德、文明习惯、环境治理等各方面内容,曾在四川省“三个一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征集推选活动中被评为“100条最佳村规民约”。

  近年来,九寨沟县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突出宣传教育、道德教化先行,狠抓村规民约,将村规民约作为解决邻里矛盾纠纷的抓手,规范村民行为习惯。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围绕乡风、家风和民风建设主题,因地制宜完善村规民约。同时,遴选一批政治过硬、表达能力和自身影响力较强的“百姓”宣讲员,深入农家大院、田间地头,以坝坝会、摆龙门阵、拉家常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理论宣讲。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四川省各地根据本地特点、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五老调解会、红白理事会、道德理事会或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市民公约,普及新思想、新观念,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定期对村民道德行为开展评议,设立“乡贤调解室”,推广“乡村道德银行”“红黑榜”等形式的积极探索,进一步改变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

  乐山市积极探索推动“政府引导+德古协调+村民自治”的模式,在小凉山地区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同时深度挖掘群众容易接受的《玛莫特依》等彝文经典中善治的内容,收集整理了10条“尔比尔吉”(蕴含先贤智慧的格言谚语),用彝汉“双语”开展宣传教育。德阳市成立乡厨协会,规范农村“坝坝宴”备案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共计减少坝坝宴4320桌,涉及金额约345万元。雅安市石棉县探索实施了“1534”新路径,即制定1个公约、抓住5个少数、建立3套机制、用好4个阵地,全县61个村(社区)积极修订村规民约,把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作为重点,以群众建议为基础,邀请乡贤、“路吉达克”调解员、家族领头人一起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村规民约》,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不少地方还挖掘整理了一批古家谱、古家规家训,持续开展家规家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家规家训上墙、入户、进楹联活动和集中宣传展示活动,使家规家训可见可学、深入人心。同时通过选树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聚焦培育优良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带动家庭养成好习惯、村(寨)形成好风气。

  多元推动

  塑造文明乡风

  走进成都市青白江区姚渡镇光明村,无论是村容村貌的干净整洁,还是村民举手投足和言语间的有礼有节,都让人感到文明乡风扑面而来。聊起这两年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们纷纷感慨:“村里的环境和秩序越来越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了。”“农闲时间的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传统陋习得到有效杜绝。”……

  2021年,光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志愿服务队、光明村法律志愿小分队等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村干部和村上德高望重的人都积极参与其中,重点开展社区治理、邻里和谐、曾氏孝善文化、家风家训等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志愿者还把文明新风和健康生活习惯,写进倡议书和承诺书,编成朗朗上口的文艺作品,开展移风易俗宣讲,为村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新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四川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切实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民风更加淳朴、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在全省挂牌建立的19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3万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总能找到聚焦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的特色活动。攀枝花撒莲镇禹王宫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村规民约引领新时代农村,移风易俗建设美丽禹王宫”文明实践活动,通过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开展“移风易俗”读书会等方式,号召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起来。资阳市在临空经济区松涛镇甘家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系列围绕移风易俗的有奖互动问答吸引了居民踊跃参与。绵阳市北川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活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金钱板,将村风民俗、人居环境整治、社会公德、文明规范、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行为规范编进唱词在乡镇村社进行宣传。

  各地还通过群众大会、农民夜校、院坝会,依托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转变“等、靠、要”思想,普及科技文化卫生知识,宣传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的社会风尚。(记者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