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人日春来归,成都市民献梅吟诗敬诗圣

发表时间:2021-02-19 11:29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廖欢

2月18日,许多观众一大早便来到杜甫草堂。正月初七,游草堂、拜诗圣,是成都人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素雅的梅枝,典致的杜诗集,工部祠在几分庄严肃穆外更添一丝诗意。观众们自发走到杜甫像前,向诗圣鞠躬礼拜,献上一枝梅花以表敬意。

  线上献梅,祈福致敬

  阿来、谭继和等名人祭拜诗圣

  上午九点,著名作家阿来到草堂,在杜甫像前献上一枝梅花。阿来一直热爱杜诗,每年人日都会到草堂祭拜诗圣。此外,谭继和、祁和辉等四川杜甫学会的专家也来到草堂,每人手上握梅花,戴着红围巾,以示敬意。

  一位流连在工部祠外的老人表示:“去年人日闭馆就十分遗憾,今年特意来草堂,就想和诗圣见一面,感受他的熏陶。”还有不少市民身着精致汉服,庄严地在杜甫像前鞠躬礼拜,献上梅花。

  杜甫草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今年虽然没有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但市民仍然自发前往,可见人们致敬诗圣杜甫的心意。对于不能到现场的观众,杜甫草堂特意准备了草堂线上祭圣活动,让大家可以在线上为杜甫献上一枝梅花。

  人日游草堂,成都的特色民俗文化

  1992年,杜甫草堂恢复“人日游草堂”。此后,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逐渐成为具有成都特色的高雅节日文化活动。2011年,“人日游草堂”入选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人日”,又称“人胜节”“人辰”“灵辰”等,是一个具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节日。

  相传天地初开时,女娲捏泥造物,前六日造出鸡狗等动物后,第七日造出人类,故而正月初七即为“人日”。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人日”习俗丰富多彩。比如戴人胜,以寓吉祥;赠花胜,以表祝贺;食七宝羹,以求人好事圆。

  在山东等地,有送“火神”习俗,寓意新一年风调雨顺,无火无灾。而在南方部分地区,人们会进行“捞鱼生”活动,以期来年步步高升。

  在其它习俗已甚少提及时,“人日游草堂”作为成都重要的民俗文化,今时今日依旧风靡。而这个习俗的由来,要从杜甫和高适的友谊说起。

  公元761年,时任蜀州刺史的高适在“人日”当天题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寄赠杜甫,以表思念。一片肺腑相知的挚言,给杜甫带来极大安慰。

  到了晚年杜甫流寓湘江一带,已至生命尽头时,诗人翻出当年高适寄来的人日诗,睹物思人,直言:“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于是作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以寄哀思。

  二人真挚的友情令人感动,在正月初七人日那天的酬唱故事也传为了一段佳话,为“人日”增添了几分风雅情怀。

  后来,四川学政何绍基因杜甫、高适“人日”唱和典故,特地于“人日”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题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一联。

  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每年群贤少长,齐聚草堂,吟诗作对,凭吊诗圣,“人日游草堂”的风俗也就此流传。

  这一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重,也蕴含了沾一沾杜甫文气的美好寓意。祭拜诗圣杜甫仪式,如今已成为成都人“人日”这天最为隆重、盛大的一项活动。(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