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速构建15分钟幸福生活圈 “圈”出便捷与贴心

发表时间:2021-02-18 11:22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廖欢

  以15分钟为“时间标尺”划定一个城市“生活圈”,大到社保、医疗、文化、体育,小到缴费、买菜、吃饭等,全面打造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节约生活成本,这样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在成都正加速构建。

  “十四五”期间,成都决定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提出: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完善供给体系、稳定价格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房价收入比保持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较低水平,打造“中国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超大城市,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生活更加巴适安逸。

  围绕生活服务就近便捷、丰富多元、温暖贴心,成都正通过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步行生活圈,逐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生活品质,让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社区综合体加快布局

  就近享受“一站式”公共服务

  “这里真正让‘小病不出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年轻人工作忙,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看,这里还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场所,免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家住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的居民陈惠对家门口的这栋楼赞不绝口,“一栋楼里,既可以办事、看病,还能够享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方便得很。”

  陈惠所说的,正是位于兴蓉街4号的社区综合体——兴蓉综合体,这栋10层楼高的建筑使用面积达5368平方米,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体休闲活动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4个功能板块为一体,在视觉、触觉、互动及趣味性各方面给居民带来了现代化体验。

  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兴蓉综合体只是成都加快建设社区综合体的一个缩影。去年,《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出炉,提出便民服务、教育、医养、体育、文化5大特色主题场景的社区综合体配置模式。

  在离兴蓉综合体约5公里外,同样位于肖家河街道的新北综合体不仅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日间照料中心,还有宽敞的篮球场、便民的菜市场。“不仅仅是为本地人、老年人提供便利,外地人、年轻人同样能够享受社区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时间”上做文章,不断思考社区服务板块要如何布局,通过社区综合体在家门口实现服务“最多跑一次”,这是给老百姓提供真正的便捷。

  今年1月,位于青羊区少城街道君平街与横陕西街交会处的君平街社区综合体竣工,待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后,就可投入使用。据悉,君平街社区综合体规划用地面积278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143.18平方米,其中配建1773平方米的农贸市场、1562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89平方米的公厕、停车位以及商业等服务设施。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成都从2017年开始,启动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提出成都中心城区将在三年内新建8大类、18项,共计2818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市民享受到15分钟搞定生活的便利。其中,社区综合体是重要的公建服务配套项目类型。目前全市社区综合体已开工261个,建成134个。

  公共服务资源集聚

  全力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

  以建设改造社区综合体为依托,成都全力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以全面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如今的生活确实方便,我家住在金桂路,离我家最近的菜市场是益民菜市、最近的大公园是府河摄影公园,这些地方走路15分钟就可到达,周围还有体育活动中心,医院也离得很近。”市民许芹表示,“15分钟幸福生活圈”缩短的不仅是生活距离,更是让市民享受到美好生活,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生活品质,节约了生活成本。

  据悉,“三年攻坚”行动实施以来,成都对标上海等国内先进城市,结合全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际制定出台了教育、体育、社区综合体等全市统一的公服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公服设施标准化建设期间,印发了《成都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技术导则》《成都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成都综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建设标准》等8个标准,一方面大大满足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另一方面让一批亟须建设和历史久拖未建的教育、养老等短板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供需矛盾。

  随着“三年攻坚”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资源正集聚起来,入托上学、社区养老、文化设施、体育锻炼、社保服务……步行15分钟内,教育、医疗、救助、购物、餐饮等一系列市民日常生活所需服务都能找到,这样便利的生活正在成都更大范围实现,已成为市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的实惠与便利。(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