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辞旧迎新 成都春联里的年

发表时间:2021-02-05 11:58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廖欢

  牛年春节将至。置办年货、写春联、筹备展览……春节的华幕已然拉开。

  春联是春节仪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牛春到蜀都美,盛世联开天府红”,原创春联潮玩中国年,在中国第一副春联诞生地巴山蜀水续写着新时代的佳话;聆听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感受多彩的世界文化,在博物馆里过个年,已成为无数家庭欢度春节的首选,响应需求,博物馆纷纷捧出文化大餐;选择就地过年,观影追剧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大银幕小荧屏早已蓄势待发,缤纷以待;在喜庆的节日里阖家团圆,浓浓年味,种种感悟,兴之所至,以墨抒怀。

  和线下送春联一样热闹的,还有川观新闻于1月25日在线上发起的“金牛闹春·全球川人原创春联大赛”。活动开启不到3天,638副原创春联文字作品、近百幅书法作品就投进征稿邮箱。除了四川的网友,辽宁、山西、江苏、重庆等地的网友也组团亮“联”。这些冒着热气,载着祝福的作品,把新年祝福顺着网络传入千家万户。


执福迎春。

  活动

  原创春联潮玩中国年

  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四川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牛放连续一周都忙着为“送文化下乡”的扶贫点乡亲们书写春联。1月26日,记者在作家书画院见到他时,他整个人藏在一副副新鲜出炉的春联和“福”字后。“这次活动很有意思!”牛放拿出两张大红书写纸,为读者书写了一副春联:“腊梅绽放老传统,春联书写新时代”,洋洋洒洒的字体跃于红纸,喜庆热烈。“新的事物要在‘老’的基础上产生,这叫推陈出新,同时,我们中国人也要继承传统,特别是像贴春联一样美好的传统,更不要忘记。这是我创作这副对联的愿望,和读者朋友共勉。”牛放说。

  四川省楹联学会会长冯修齐得知要在线上征集春联,迅速将这一消息转发到各个楹联微信群。“因为疫情,今年不少线下活动都取消了,但春联这种传统表达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找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位77岁的老人看来,此次春联征集最大特点是“接地气”,极富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无春联,不过年”,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认为,重视春联文化意义重大,除了文学价值,春联的社会价值也不容忽视。

  “紫燕欢歌芳草地,金牛狂舞艳阳天”,四川作家书画院院长、诗人杨宗鸿用行书作品献给读者。每逢春节到来之际,杨宗鸿都会和儿子在工作室里书写春联,这是他们一年一度的家庭传统。“每年春节,我都会采购一些大红书写纸,工作室的春联我负责,家里的春联由儿子来完成。”杨宗鸿说。

  四川省女书法家联盟副主席齐建霞更是准备了行书、楷书、草书等多个版本的春联书法作品,趁此机会一展身手。


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最美的期盼。

  作品

  牛字当头喜气洋洋

  在不少人看来,春联火红而又热烈,贴上崭新的春联,散发着喜庆的年味仿佛一下便被打开。

  在“金牛闹春·全球川人原创春联大赛”投稿后台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春联作品饱含着美好祝愿。“牛”是今年春联的主题,“鼠去牛来辞旧岁,龙飞凤舞庆新春”“人寿年丰农家乐,地肥水美春牛歌”等,网友们用“牛”的意象寄托着新年的美好愿望。作品中也不乏紧贴时代脉搏的创作。蔡育坤撰书的“春风早送小康暖,国梦初圆大业兴”,面向现实,贴近生活,体现幸福生活带来的获得感。欧邹的“青城云霭雾腾望巴蜀大地风韵气盛,岷江浪滔波滚观成都平原五谷丰登”,李永晖的“金牛春到蜀都美,盛世联开天府红”,李睿撰、舒炯书写的“清水河边春草绿,金牛坝上旭阳红”,李兴辉撰书的“锦江河岸柳飞絮,天府田原牛奋蹄”等,则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表达了新一年四川更美好的愿景。

  江苏网友承洁的“大业蒸云长奋翼,小康圆梦更从头”,辽宁网友田庆友的“南湖启碇,北斗指

  航,百年华诞,万众捧心心向党;盛世飞歌,金牛贺岁,无限风光,九州逐梦

  梦燃情”“抗疫送瘟神,凝心聚力,联控联防,十亿神州坚壁垒;迎春腾紫气,创业燃情,复工复产,一腔壮志奋牛蹄”等,则紧扣时事热点,凸显家国自豪感。


写春联。

  底蕴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

  除了文学意蕴,对联所具有的艺术底蕴也为人称道。汉字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工整对仗,赋予春联结构上的匀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一副好的春联,辅以精湛的书法艺术,愈彰显其秀逸雅致,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人们不仅可以从词义中有所领悟,还可以体味书法的美感。

  在中国书协国展评委、四川省书协原副主席何开鑫看来,优秀的春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体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书法史上,关于对联的趣闻轶事也不少。比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当年他从山东老家移居浙江绍兴,正值年终岁尾,于是他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他的书法作品自然受到大众热捧。加之当时社会也有揭春联的习俗,于是刚贴出,这副春联即被人趁夜揭走。王羲之又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谁知天明看,又被人揭走了。眼看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这可怎么办?王羲之思索一番后,提笔又写下一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副对联如此不吉利,自然没有人再来揭走。可到了年初一天刚亮,王羲之将昨天的春联补齐贴出去,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番妙趣,引得人拍手叫好,也成为春联和书法史上的一大佳话!

  如今,在四川不少名胜古迹,依旧留存着不少名联。比如,“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这副书于杜甫草堂前的对联,由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撰。清咸丰年间,当时,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从果州(南充)返成都,他特地于初七“人日”这天行至杜甫草堂向诗圣祭拜,并题就此联。这副对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尔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诗,凭吊诗圣,成为成都人的一项重要文化生活。

  在何开鑫看来,作为一名书法家,懂音律,会格律,会撰文、撰对联,能够简单用古文方式行文,才能读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字密码和文化密码,春联书法也才有了流行千年的根脉。他特别提到,春联的书写一般以行、楷书为主,很少用篆书或草书,“因为面向普通大众,字体需要容易辨读,以免公众因为字形误读,或者认不到,从而让春联打了文化折扣。”(图/文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