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抗疫记忆”摄影大赛落幕 那些感人瞬间你记得吗?

发表时间:2020-07-22 15:23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廖欢

  历史的车轮总是轰隆碾过,但总有一些画面,会在不经意间被人留下,然后让人感动泪目。

  近日,由四川省档案馆主办的“镜头里的抗疫记忆”摄影大赛落幕。截至大赛结束,主办方共收到相机组、手机组摄影作品2649组、4368件,两个组别的奖项也尘埃落定,获奖作品将收藏进馆。除省内投稿外,大赛还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区)及海外的参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全国各地的抗疫场景。

  快门按下,一瞬,即永恒。那些镜头下的抗疫记忆,你见过吗?

  “天使面装”背后的汗水与奔波

  “回头!”

  闻声,两名正要离开的社区医务人员转身,对上了梁文富的镜头。“咔嚓”一声,梁文富拍下了这张《天使面装》。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清面容,两名医者眼睛弯曲的弧度,却看出了他们在笑。

梁文富拍下的医护人员

  一张简单的黑白照片,两名医者的眼睛像有摄人的魔力,让人难以转移视线。这张照片也抓住了评委的眼球,拿到了大赛相机组一等奖。

  摄影只是66岁的梁文富的业余爱好,四川宣汉中医院消化科医生,才是他的本职。他对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今年春节期间,梁文富与家人从重庆回到老家宣汉,随后在家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隔离期间,两位社区医务人员每天都会到他家进行体温检测。

  “县城的房屋很多没有电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她们每天还要上下爬楼,非常辛苦。”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梁文富感同身受。有一天,看着医务工作者满头大汗、面罩下的脸都看不清楚的样子,多年养成的摄影习惯,让梁文富想到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画面。

  “看着她们要走,我喊了声‘回头’。那个注视的眼神特别有灵气感。”因为不能出门,梁文富只能站在家门口拍摄,背景,就是简单的楼道。

  记者通过梁文富联系上了照片的主人公——医生严欣。

  26岁的严欣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她们最多一天内要进入30至40户人家检测体温,上下午各一次,“很累”。二月初,全国各地医疗物资紧缺,防护服更是一衣难求。“我们都是把防护服穿破了才换,最久的一次,一套防护服穿了十多天。”

  正因如此,照片里的两位医者,也只有直接接触隔离者的严欣,才穿着防护服。

  一次隔着车窗的深情“触摸”

  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

  4月7日,成都双流机场停机坪,四川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返蓉。迎接的队伍里,有一对父子。男孩戴着红领巾,手捧一束路边摘来的野花,骑在父亲肩上。

  男孩眼巴巴地在人群张望,终于看到了2个月不见的妈妈。他跑上前,隔着一米远的距离,将手里的花递给了妈妈,随后伸出手,想和妈妈来个拥抱。一旁的阿姨告诉他,妈妈要进行14天医学隔离,暂时不能触碰。

邹红涛记录了母子相见的全过程

  听到这话,男孩嘴巴一瘪,眼泪就流了出来。

  相聚不过短短几分钟,妈妈转身上了接驳医疗队疗养的大巴。这时候,爸爸用肩膀托着儿子,亦步亦趋跟着大巴,最后隔着汽车玻璃,儿子终于“摸”到了妈妈的手。

  拍摄者邹红涛是事件的见证者,这张照片在大赛相机组获优秀奖。

  “我是流着泪按下了快门。”时隔3个多月,重提旧事,邹红涛内心依旧难掩激动。她将自己定义为“记录者”。“疫情期间,工作在哪,我就记录在哪。”邹红涛希望通过手中的相机记录特殊历史时期身边“最美的逆行者”,让世人看到逆行者真挚的情感和担当,传递正能量。

邹红涛记录了母子相见的全过程

  记者通过邹红涛采访到了照片的主人公之一——爸爸王彦韬,了解到了更多背后的细节。

  王彦韬回忆,2月6日下午,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节目,节目出现了黄鹤楼的镜头,妻子刘艺随口一提,说自己还没去过武汉。当天晚上10点,刘艺就接到医院电话,询问其是否愿意中止休假加入援鄂医疗队。从父母的对话中,9岁的大儿子王昊扬知道了个中情况,当即“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刘艺最终还是加入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二天去医院科室剪头发时,王彦韬没忍心,刘艺的同事,帮她剪掉了多年留下来的长发。

  邹红涛记录了母子相见的全过程

  当天晚上11点,落地武汉收拾好行李的刘艺,抽空给两个儿子写了封信。她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告诉他们,作为医生的妈妈,在疫情面前,必须站在最前面。

  故事还没结束。

  妻子隔离期间,因为想念家乡眉山的味道,王彦韬特地买了当地美食,沿高速路,骑乘摩托车风驰电掣般骑行80余公里,到达妻子所在的成都隔离点。

  遗憾的是,因无法进入隔离现场,妻子最终没能吃上丈夫带来的家乡美食。

  “老兵敬礼”的背后故事

  那是一张用手机拍摄的照片。画面里,一满头银发的老人,努力把身体绷直,举起满是皱纹的右手,对面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拍摄这张照片的人,是一名51岁的医者——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文全。时隔4个多月,这张获手机组优秀奖的照片中的记忆,被重新打开。

李文全记录下感人一幕

  2月13日,李文全随四川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医疗队(第七、八批)一起,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文简称“武汉协和”)。李文全所在的肿瘤中心Z9病区有64张床,37天,总共治疗百余位病人,照片中敬礼的老人,就是其接管的病人之一。

  那天是3月9日,李文全值早班,和往常一样,她随医疗队医疗主任薛欣盛查房。刚走到101床所在的病房门口,背后就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薛主任吗?我是101床的,我在这儿呐!”

  这位老人姓王,84岁,是一名退伍老兵,彼时,他已在医院住了二十多天。出院这天早上,他等在护士站,就为在出院前见一面薛欣盛,当面道谢。

  在李文全的印象里,王爷爷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儿”。“每次查房,他都会用那地道的武汉话给我说,‘我很好,浑身都舒服,你看我又吃了那么多’。”

  “要说我们为他做了多大的事儿?其实也没有。”李文全告诉记者,王爷爷刚入院时,因为与家人分隔两地,加上生理上的疼痛,常常焦虑难过地整夜睡不着。医生知道这个情况后,时常陪着他聊天,还开了一些镇静安眠的药物。就是这些细枝末节,让王爷爷记在了心里。

  “您们不仅医好了我的病,还医好了我的心病。”说完这句话,王爷爷起身,郑重地向在场医生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个军礼,让李文全觉得,付出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医者仁心,我们不仅要做技术精湛的医生,还要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

  她眼眶一酸,眼泪就滑了出来,随后赶紧用手机定格了这一幕。(图/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