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公益提升文明素质 助力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发表时间:2017-01-05 12:20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沈娟

  近日发布的《第四届(2014-2015年度)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显示,成都公益慈善指数首次挺进全国前十,居西部地区第一。荣誉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城市的各个角落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成都在志愿公益领域深耕数年,不断汇聚城市的温暖力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助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关键词1 创新

  “互联网+”模式 参与志愿服务更便捷

  “有了这个东西,去帮助别人就太方便了。”2016年最后一天的下午,今年53岁的李淑芬在侄女李文婷帮助下,下载了“成都志愿者APP”,成为我市第1671804名志愿者。打开APP,在“项目招募”板块可选择服务区域,有助残、助老、幼儿照顾等29个服务意向;在“活动地图”板块则可即刻查看周围有哪些志愿服务活动。看到这些,李淑芬高兴得不得了。

  退休后的李淑芬,闲暇时间都在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但她还想帮助更多人,这才在侄女帮助下,在手机上下载了“成都志愿者APP”。李文婷是“金牛区化成社区小小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长期运用“成都志愿者APP”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是该APP的忠实粉丝。目前,成都共有167.1万名志愿者,他们都和李文婷一样使用着“成都志愿者APP”。

  在“互联网+”时代,市文明办不断优化结构、改进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建立“九个一”平台,推动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广大志愿者经常使用的“成都志愿者APP”(一微)就是“九个一”平台的其中之一。它和成都市志愿者网(一网)、成都雷锋热线(一热线)、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一园)、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一云)、成都市社区志愿者培训指导中心(一校)、《志愿服务·时刻在线》(一刊)、《成都晚报》(一报)、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一中心)一道,构建起成都志愿服务生态链,为全市志愿者和组织实现数据共享、项目对接、协作共事及参与交流,提供高效畅通、及时稳定的便捷通道。

  成都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线上、线下联动,让市民更加便捷地参与志愿服务,“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已成为成都人的生活新风尚。

  关键词2 专业

  系统化培训 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光有爱心和热情还远远不够。事实上,许多志愿服务领域都需要与之匹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四届(2014-2015年度)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主笔、中国慈善联合会战略部副总监张晓青,对成都利用孵化中心等不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印象深刻。

  截至目前,武侯区晋阳社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一共自主培育孵化了17家属于社区的社会组织。去年7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工业设计与工程专业研二学生彭海松创建的武侯区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作为第18家社区“草根”组织得到孵化成长。彭海松平均每月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培训,例如参加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开展的“项目计划书培训”、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开展的“走进困境儿童关注日高峰论坛”、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开展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建设”……“专业培训让我拥有更多的志愿服务专业知识,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彭海松如是说。

  社区的志愿服务培训,仅是成都不断增强志愿服务专业化“三级”培训的其中一“级”。在“三级”培训中,由市文明办牵头,针对政策解读、前沿理念、经验推广等组织专题培训。由各部门、区(市)县结合实际,针对队伍建设、项目策划、活动管理等,通过主题沙龙、专题讨论、素质拓展等方式开展属地培训。

  此外,成都还开展了包括一般志愿者上岗培训、骨干志愿者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三类”培训;“请进来”邀请专家培训授课,“走出去”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深下去”落地社区互动式参与“三法”培训。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志愿服务培训过程中做到了“有教材、有队伍、有阵地”,从在蓉高校、社会组织和媒体中遴选组建百余人的师资力量,编写《志愿者管理与发展》教材,配套课件11章。同时,在市、区(县)和社区分别建立培训阵地。市级主要依托活动中心,区(市、县)主要依托分中心,社区主要依托当地志愿服务站(点)开展主题志愿服务培训。

  关键词3 广泛

  打造品牌项目 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

  随着志愿服务蓬勃开展,成都在助残、助老、扶贫、环保等领域打造出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用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志愿服务。

  2016年9月2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中国首个“00后”奥运冠军任茜,参加了由市文明办指导、成都晚报社开展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在简阳市简城镇城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任茜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追梦秘诀。为控制体重,任茜“从来没吃过巧克力”“15年来第一次吃火锅”的经历,让在场的农民工子女看到了任茜实现梦想背后的坚韧付出。从2012年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油画大家何多苓、著名诗人翟永明、著名学者流沙河等70余位名师志愿者,通过“名师一堂课”这个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工子女讲述了人生经历与感悟,为孩子们启迪梦想。

  在成都,各种品牌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很多。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吴永秀发起的“义务阻泳”行动,发动成华区白莲池街道居民,在东风渠旁巡逻,劝阻游泳者下河,以免发生危险;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秦坤发起的“欢行手语”行动,架起了听障孩子与社会交流的桥梁,让全国关注听障人群。运动员、网络红人、音乐组合、珠宝商等纷纷加入其中,形成了青年群体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潮。

  “互联网+志愿服务”、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培训、打造品牌项目……成都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数据显示,目前成都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机构)近200家、志愿者服务队伍1.8万支、注册志愿者167.1万人。2016年,成都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1名、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家、最佳志愿服务社区1个。这些数据反映了成都在深入推进“志愿之城、公益之都”建设中的决心和努力。志愿公益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了强大的向上向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