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8年立德童谣培训会开讲 专家讲述创作技巧

发表时间:2018-09-27 14:27 来源:金牛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沈娟

成都市将打响“熊猫故乡”等品牌标识,让成都成为全球旅客“出游必选、途经必游”的世界旅游名城

  文化对城市而言,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文化高度决定城市高度,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成都把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未来的战略方向,是基于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大势和城市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文化自醒,基于自身拥有的厚重文化基础和独特人文资源的文化自信,基于登高谋远为中华文化繁荣主动担当的文化自觉。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三城三都”,正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

  9月26日召开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提出,要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明确了成都“三城三都”的具体建设路径。

  市文广新局局长师江:

  年内初步建成城市音乐厅、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城市崛起,文化是张扬城市识别度美誉度,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成都,特质鲜明的天府文化就是彰显识别度的旗帜和城市IP。”市文广新局局长师江表示,扩大天府文化的影响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对于文广新局,就是要坚持传承与发展两轮驱动,要把天府文化的各种历史遗存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呈现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重点是要做好一大批遗址的保护呈现,丰富博物馆的展览,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做好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如何推进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师江认为,要围绕“三城三都”建设,把天府文化作为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创产业的宝贵资源和现代表达,要大力繁荣天府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着力推进音乐之都建设,持续打造国际非遗节、创意设计周等品牌,推动天府文化创新发展。

  作为“三城三都”建设的重要一环,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就是要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指引下,加快打造中国原创音乐生产地、音乐设施设备及乐器集散地、音乐版权交易地、音乐展演汇聚地和城市音乐休闲旅游目的地,逐步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之城。

  根据会议精神,2018年,初步建成成都城市音乐厅、凤凰山露天音乐公园等演艺载体,音乐园区小镇特色逐步形成,城市音乐氛围日益浓厚,音乐演艺达1000余场次,国际化音乐演艺活动达20个,音乐人才、项目加速聚集,力争全市音乐产业产值突破390亿元,同比增长20%。2019年,推进交子(城南)艺术中心、成都大剧院等设施规划建设,提升现有音乐演艺载体运营管理水平,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乐团、剧目,创作推出一批本地音乐产品;音乐园区小镇初具规模,音乐演艺市场更加繁荣,音乐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力争全市音乐产业产值突破470亿元,同比增长21%。2020年,音乐演艺设施更加完善,实现室内音乐演艺场所座位达3万座以上;城市音乐氛围、品质大幅度提升,国际化音乐品牌活动达30个以上,音乐作品在国家级音乐奖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色音乐园区小镇成为众多音乐人的追梦地和产业项目聚集地,力争全市音乐产业产值突破570亿元,保持20%以上持续增长。

  师江介绍,三年内全市将实施音乐人才培育、原创音乐孵化、演艺载体提升、音乐品牌塑造、音乐产业攻坚、市场主体壮大、空间布局优化七大行动。比如塑造音乐品牌方面,成都将重点提升“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金芙蓉”音乐比赛、街头艺术表演、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品牌,支持市场主体举办各类品牌音乐节会及音乐明星演唱会等,力争每年音乐演艺市场票房收入突破5亿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乐团和精品音乐剧目来蓉展演,大幅提升城市音乐品牌影响力。

  同时,成都市还确定了三年内国际音乐之都建设的重点项目(活动),涉及品牌活动、载体建设、人才培育等10大类63个。

  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

  对标巴黎、奥兰多、马德里 力争到2035年实现接待游客5亿人次

  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提出,成都将全力塑造“世界旅游名城”城市品牌,加快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进一步提升成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成都具体将如何行动?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成都将对标法国巴黎、美国奥兰多、西班牙马德里等世界旅游名城,围绕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把成都建设成为亚太旅游生产力中心、研发中心、新业态培育中心、大数据中心。力争到2035年,实现接待游客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万亿元,入境游客1000万人次,全面建成对接国际市场、具有中国典范、独具东方休闲神韵的世界旅游名城和亚太地区旅游枢纽港。

  成都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表示,成都将结合天府绿道建设,将旅游相关的资源、旅游产业,文创产品等等整合起来,通过绿道将其串联。

  以绿道串联起丰富的旅游元素,是成都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重要方向和举措之一。成都将以锦城绿道、锦江绿道为“串联线”、“引爆点”,串联起沿线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城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依托现有绿道沿线产业布局形式,针对本地市民、蓉漂人才、游客等不同客源群体,打造绿道运动、科普研学、康养休闲、亲子体验等多种旅游产品类型,培养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还将实施绿道夜间光彩工程,建设无线数字绿道、梦幻影像绿道、多彩灯光绿道、奇趣音乐绿道等,提升绿道夜间景观效果,培育夜间旅游产品,打造“夜跑、夜游、夜市、夜宿”等夜间旅游产品,做到全时可游。

  此外,成都还将加快推进天府国际旅游度假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旅游度假项目,以及天府芙蓉园、66号房车营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小而特、美而精的精品项目。还将打造100条特色街,激活街巷全域旅游功能。

  在多央娜姆看来,成都还要加快推进完善旅游服务,要提供“精致温暖的服务”。

  在这方面,成都将对标一流标准,建设国际旅游服务体系,构建便捷舒心的旅游消费场景。建设国际免税购物综合体,建立国际旅游购物离境退税和便捷支付体系,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国际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开通多条城市旅游直通车、观光巴士,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争取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记者了解到,至2020年,成都预计新增1-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2-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培育7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争创4个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建成100条特色街区,打造120个精品民宿和60个主题文化酒店,创建180个主题旅游目的地、60个AAA级林盘景区。

  市博览局局长陈赋:

  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过程中,“国际会展之都”这张城市名片也将成为成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提出,加快把成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具体如何实现?

  成都市博览局局长陈赋表示,将大力实施“名展、名馆、名企、名业”培育行动,提升展会承载能力,壮大知名会展主体,发展高端会展经济,培育全球展会品牌,坚持市场化方式和国际化标准,挖掘好利用好会展在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和延伸溢出效益,高质量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一系列行动和规划让成都会展不仅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化作成都走向世界舞台的“底气”。

  据介绍,到2020年,成都将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各有侧重、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会展产业体系,“一市两馆、全域多点”的会展空间格局和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会展业产业链生态圈全面形成,将成都打造为“立足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经济发展新高地,初步建成“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目前,成都市博览局已部署多项重点任务,其中构建国际会展新空间,将按照“十字方针”规划设计“一市两馆、全域多点”的成都会展产业新空间,将西部博览城建设成为国际会展新高地、主场外交新载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化展贸平台。优化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功能,提升中心城区会展品质。提升改造非遗文化产业园,塑造以非遗文化为核心发展力的创新性会展产业集聚区。依托天府空港新城和国际铁路港建设,开辟会展“东进”新空间。依托“西控”区域生态自然资源、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会展旅游,举办小型专题特色展会。依托北部商贸基地转型升级,提升“北改”会展服务业态。同时,壮大知名会展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争2020年实现年收入过2亿元的会展企业不少于3家,我市年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的会展企业达到15家。吸引更多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外资会议服务企业落户成都,力争到2020年引进外来企业达10家。

  发展会展产业,会展环境是基础要素。其中包括场馆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服务体系等。据介绍,成都将规划建设会展功能区,提升展会承载能力,加快编制西部博览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以区域生态骨架为基底,打造承接国际化知名会展机构的现代化办公及生活载体,形成以西博城为核心的集展览、会议、食宿、购物、商务、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国际会展功能区,吸引会展设施、项目、企业、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功能区聚集发展。加快推进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金茂万豪超五星级酒店、鲁能天府美丽汇、天投国际商务中心、天府国际保税商业中心项目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全力创造举办G20、APEC、“一带一路”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的条件。2020年将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建设打造成标杆性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全面提升承接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型的国家层面开放合作重大展会项目的承载功能。(来源:成都商报)